朱腰村繡娘的“錦繡”人生
摘要:朱腰村繡娘的“錦繡”人生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 珺 文/圖 刺繡是一門手藝,學會已屬不易,堅持更不易,然而在正陽縣
朱腰村繡娘的“錦繡”人生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 珺 文/圖
刺繡是一門手藝,學會已屬不易,堅持更不易,然而在正陽縣閭河鄉(xiāng)朱腰村有一戶人家鐘情刺繡幾十年。
近日,記者來到該村的“繡娘”曾云霞家,當時她正向慕名而來的人展示她的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如圖)。精湛的繡藝讓人贊嘆,絲絲傳情、寸寸生輝,是勤勞和智慧繡出了曾云霞的“錦繡”人生。
村里的“繡娘”
今年49歲的曾云霞,是正陽縣閭河鄉(xiāng)朱腰村人,有兄妹七個,排行老四。因家里負擔重,兄妹中就曾云霞一人沒有進過校門。
曾云霞心靈手巧,聰慧能干。她的母親張同英繼承了祖母曾皮氏的傳統(tǒng)手工刺繡手藝,是個刺繡能手。七歲時,曾云霞看到母親張同英靠刺繡謀生,就跟著母親學習刺繡。十三四歲時,曾云霞就成了村里有名的“繡娘”。
曾云霞沒學過繪畫,卻聰慧過人,只要是她看到過的圖案,都能照原樣繡出來。她時常為親朋好友及鄰居家的小孩繡紅肚兜、貓頭鞋、小花帽,還為鄉(xiāng)村婚嫁人家繡制枕套、床單、被罩、門簾、窗簾等。
曾云霞的父親是名鄉(xiāng)村醫(yī)生,經常外出給人看病。為了減輕母親重擔,她割麥、揚場、搖耬、撒種、開車,樣樣都行,被鄉(xiāng)親們稱為“大把”,巾幗不讓須眉。
在她17歲那年,農村生活條件好一些后,流行到裁縫店做衣服穿。心靈手巧的曾云霞先到縣城私人服裝加工店學習裁剪,隨后在家鄉(xiāng)開了一間裁縫店,吸引十里八鄉(xiāng)的人找她做衣服。
繡娘的傳家寶
曾云霞成家以后,和丈夫朱風仁一起經營裁縫店,她做衣服,丈夫就幫她鎖邊和熨燙。一家人在她的帶領下,日子越來越紅火。后來,裁縫店的生意日漸冷落,曾云霞就關了裁縫店。農閑時,她針不離手,以刺繡補貼家用。
2012年,農村里開始流行起了十字繡。這讓酷愛刺繡的曾云霞如魚得水。她先后繡出了《八駿圖》、《花開富貴》、《荷韻》等近百幅十字繡。她每年都收到很多訂單,依靠刺繡收入五六萬元。
2013年3月,曾云霞到十字繡店買樣圖時,看到了
“這幅《清明上河圖》繡好以后,準備自己收藏,以后也好讓孩子們留個紀念,傳承下去。”曾云霞說,《清明上河圖》還沒繡好就有人出6萬元購買,自己舍不得出手。
后繼有人
目前,在曾云霞的影響下,她30歲的兒媳婦王瑞琳也愛上了刺繡,已繡得有模有樣。因是鄉(xiāng)村幼兒園的老師,王瑞琳時常把扎花和剪紙帶到教室里,使孩子們的課堂也生動了很多。
“曾氏刺繡是民間傳統(tǒng)刺繡,我想把這項傳統(tǒng)手藝傳承下去。”王瑞琳說,她這幾年一直在堅持曾氏刺繡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
“俺6歲的小孫女,一看到我繡東西,就湊上來看,也要跟著我學。”曾云霞說。
曾氏傳統(tǒng)手工刺繡后繼有人,這讓曾云霞很欣慰。
癡心不改,傳承刺繡,是曾云霞一生堅守的“錦繡”夢。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