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攝影家王杰成談攝影背后的故事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從攝影發(fā)明以來,它的實踐者便需要一而再地解釋他們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樣做是有價值的。”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從攝影發(fā)明以來,它的實踐者便需要一而再地解釋他們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樣做是有價值的。”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提出的令無數(shù)攝影工作者困惑的價值問題,在攝影家王杰成的身體力行中得到了最大化的詮釋:記錄今天,告訴未來。
8月10日,當身為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駐馬店市攝影協(xié)會副主席的王杰成用質樸的語言,向記者講述他的勵志人生時,記者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
人物小檔案
王杰成,1954年出生于遂平縣。1970年入伍,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空軍航空兵某部任機械師、副指導員、團政治處宣傳干事、師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等職。1986年10月轉業(yè)到駐馬店市公安局工作。1983年加入福建省攝影家協(xié)會,現(xiàn)為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駐馬店市攝影協(xié)會副主席,曾在各級新聞、攝影報刊發(fā)表作品1000余幅,并由此在部隊和公安機關榮立三次三等功。
他的攝影之路源自戰(zhàn)友手中那個神奇的相機
“入伍之前,我喜愛美術,從小學到初中,班級、學校的學習園地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的小畫作。由于這個愛好,在入伍后的連隊生活中,出板報便成了我訓練之余最多的活動內(nèi)容。我常仰望湛藍天空里翱翔的雄鷹和戰(zhàn)機上飛行員們矯健的身姿,那時候,我有一個愿望,我想把這些美好瞬間用相機記錄下來,但那時我還不會攝影。”王杰成告訴記者,他的攝影之路是從認識一位戰(zhàn)友后開始的。
王杰成與同年入伍的一位來自北京的戰(zhàn)友李效民分在了一個連隊,李效民的父親是當時國防科工委的一位副軍級首長,家里有一部相機。1974年,李效民在回家探親后把相機帶到了部隊。“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寶貝。”王杰成說。
一個星期天,李效民帶著王杰成和幾個戰(zhàn)友到戰(zhàn)斗機旁“咔嚓”幾下后,晚上就帶著他們到當時部隊用于修理飛機的工程車里。李效民先用紅布把工程車的窗口和車內(nèi)的燈泡捂得嚴嚴實實,再把買來的顯影、定影粉劑用水調和好,把相紙裁切好,然后就用拿著自制的印相機干了起來。一會兒,各種神態(tài)的影像便顯露了出來。“我感到這一切太神奇了,自此,我對攝影便著迷起來,一發(fā)不可收拾。”王杰成說,因為當時關于攝影的書籍不好買,他就天天纏著李效民教自己攝影知識。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中,王杰成漸漸掌握了攝影的基本知識。
掌握了攝影知識的王杰成,對身邊的一切備感興趣。“我想用相機把一切都記錄下來。”王杰成認為,這樣做可以對自己的軍旅生涯有個存念,還可以讓人一睹航空兵的風采。基于這種想法,王杰成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用自己的津貼購買了一臺海鷗牌120雙反相機。他見到什么就拍什么,然后拿著洗出的照片讓上級機關的宣傳干事看。隨著宣傳干事對王杰成的作品由開始的點評到最后的贊揚,王杰成的作品開始見諸報端。王杰成也逐漸成為部隊里一個會找選題、跟形勢、勤思考、抓要點、講構圖、會用光、上稿多的新聞報道骨干。他很快被選調到政治部門,專門從事部隊宣傳工作。
1983年,福建省舉辦攝影藝術大賽,王杰成的3幅反映空軍航兵戰(zhàn)斗訓練生活的作品獲獎,王杰成被吸收為福建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當時,我真是興奮極了。”王杰成說,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動力。
每個作品都有一個故事
對于初學攝影的朋友和不懂攝影的人來說,攝影工作是一種瀟灑快活的事業(yè),名山大川極目瀏覽,與景為伴風光無限。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面,另一面則是不為人知的艱辛。在原來的“膠片時代”,從選題拍攝,到暗房中的顯影、定影、沖洗、晾干、放大、烘干,再到給作品配寫說明,王杰成常常是熬了一個又一個通宵。
1986年,轉業(yè)到駐馬店市公安局負責宣傳工作的王杰成除了拍攝新聞題材的照片外,開始嘗試風光花鳥的拍攝。
“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一次歷練的過程。”王杰成告訴記者,拍攝風光不同于拍攝人物,拍攝人物只要抓住對方的眼神就行了,拍攝風光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提前做很多功課,比如選角度、看風向等。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背后都有一個艱辛的創(chuàng)作故事。
有一年,王杰成在四川省丹巴縣拍攝一組風光作品時,不吃不喝在山中度過了兩天兩夜。“那兩天,我一直在山里轉來轉去,爬上爬下尋找最佳拍攝角度,除了頂風冒雨,忍受饑渴、蚊蟲叮咬外,還有等待的寂寞和深夜里的恐怖。”王杰成說。
在山里突遇野豬的驚險遭遇,為創(chuàng)作而步入人跡罕至的無路幽谷,都是王杰成的經(jīng)歷。不過,這一切辛苦,都隨著一張張令自己滿意作品的出現(xiàn)而煙消云散。
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以來,王杰成拍過云霧中天子山的波瀾壯闊、暴雨下深海里的船只、寒風中勤勞的漁民、空中相互爭食的鳥兒,他的40多幅攝影作品在國家、省、市獲獎。1000余幅作品在各級新聞、攝影報刊發(fā)表。
真實記錄是攝影的第一要務
攝影的第一屬性是什么?王杰成說,不是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攝影,更不是作為商品供人消費的攝影,而是真實地記錄。也就是8個字:“記錄今天,告訴未來。”
“我們每個人一生能走多少路?看多少風景?你在攝影過程中邂逅過什么樣的人,到過什么地方?這中間,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故事?同一片天空下人們眼中的風景尚且不同,那么,每個人的攝影之路更不相同。我要做的就是把對于大自然的熱愛,對于美景的欣賞記錄下來,讓大家看,讓未來看。” 王杰成告訴記者,真實記錄是攝影的第一要務。
攝影,對于很多初學者來說有點不知所措,或是有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其實,不論是攝影大師或是初學者,都有一個從慢慢摸索到水滴石穿,進而登上成功之路的過程。”王杰成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不斷完善更新的攝影器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攝影條件,怎樣運用它掌握它并拍攝出好的作品,首先需要初學者熟悉器材功能,只有把器材功能自如地運用到攝影實踐中,才能從容地拍攝出像樣的作品。
“作為一個初學者,還要大量汲取文學、美學的營養(yǎng),增強理解和洞察客觀事物的能力。”王杰成說,有些初學者往往忽視了這些,以為只要有好的器材就可以拍出好作品。其實,衡量一幅作品的好壞,除了要具備多個攝影元素外,更要看它有沒有生命力。也就是說,你要把你擁有的對事物觀察的知識積累和感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讓受眾理解與反思。
通過攝影把故事講下去
“每次翻看自己的作品,都仿佛回到了當時拍攝的境地,腦子里也會不斷涌現(xiàn)出拍攝中令人難忘的畫面。按照美景共享的原則,我打算明年把自己的作品精選一些,結集出版兩本風光、花鳥攝影集,并把幾十年前在部隊拍攝的照片一并出版,權當自己對從事攝影工作以來的總結吧!”王杰成說。
聽王杰成談攝影是一種享受,他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即便在那么輕松隨意的閑聊中,也能讓人感覺攝影已經(jīng)深深地嵌進了他的生活,并成為人生中最美好、最富華彩的一個閃光點。
作為攝影家的王杰成目前已經(jīng)62歲,他透過圓圓的鏡頭看到的,是一個既豐富又美好的世界:人物、場景、建筑、風光……在對光與影的把握中,在色彩與時空的轉換中,他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捕捉美,因而呈現(xiàn)給觀眾一個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支撐著這個異彩紛呈的世界的,不僅有我們看到的“萬物有靈且美”,還有背后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攝影者本人執(zhí)著堅韌的精神,坦蕩博愛的胸襟、樂于助人的熱忱以及人品學識的素養(yǎng)。所有這些因素,構成了他攝影作品的天然質樸、大氣厚重。
王杰成在晨昏交割、光影律動中,在對藍天白云、高山森林、草原溪流、江河湖海的造訪中,在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體驗中,永遠保持著飛翔的激情和記錄的快樂。我們期待著他通過攝影把故事繼續(xù)講下去,把更多精彩的作品呈現(xiàn)給我們。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wǎ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